年6月9日这一天,周恩来总理阔别延安20多年后,终于又回到了曾经和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运筹帷幄、主宰中国命运、不是故乡故乡胜似故乡的黄土地!
年,我国在与越南领导人达成援助协议,在北京完成了签字仪式后。按照以往惯例,为尽到地主之谊,外宾来华访问期间,都会被邀请到祖国各地欣赏一下人文风景。
这一次,周总理选择让越南客人去延安看看,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狮子大开口”的越南人看看,中国目前的经济还比较困难,所谓的援助计划,也是中国老百姓自己勒紧裤腰带,节省出来;第二个目的,自从中共高层转战西柏坡离开延安,到如今已经20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人再回来看看。此刻已经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自知时日无多,正好借此机会看看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可以说,他是中共高层建国以后,唯一一个回来看过的人。
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外宾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革命圣地——延安。
去延安,周总理一直不喜欢用“去”这个字,他总是用“回”,这样显得更加亲切,如同人们常说的回家看看,一样的亲切。
不仅是总理,他身边的随行人员也一个个欣喜若狂,自从当年跟随大部队离开延安之后,大家都还没机会回去看看,他们对那片神圣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深厚的情感。那里的一草一木,总能激起许许多多革命者,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延安岁月的追忆。
这次能和总理再回延安,大家别提多激动了!
在飞机的机舱里,周总理一边与越南客人攀谈着,一边又不由自主地倾了倾身子,双眼紧紧贴着机窗,忘情地望着这片充满记忆的土地……当飞机飞临一片Y型山沟时,他的眼睛突然冒出了亮光,不错,这个Y型山沟就是共和国的诞生地——延安。这就是周总理日思夜想的“故乡”!
不是故乡胜似故乡,延安对于周总理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可以看出,周总理此刻显得非常激动,阔别延安20多载,如今终于回来了。延安,对于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们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于他们而言,延安虽然不是故乡却胜似故乡,他们的青春岁月曾在这里挥洒,伟大共和国在这里缔造,追根溯源,这里是理想起航的地方。
延河水、小米饭养育了革命的成功,也养育了第一代共和国的领袖们,却始终养育不了今天的延安百姓。这里依然是十分落后的穷山沟沟。
周总理一行抵达延安后,和外宾们在延安交界宾馆住下。总理这天兴致很高,他召唤来身边的警卫深情地说:“延安我已经20多年没有回来了,这次回来,我要多看看。午饭吃过了,我们就去宝塔山。”
随行的警卫局局长知道总理此刻早已身患重疾,身体很虚弱,不能过分劳累,所以他就在一旁规劝总理,午饭后先休息片刻再去吧。然而总理却直摇头,执意用过餐后,就要去参观,他是那么的迫不及待。
周总理一行人登上宝塔山。
在匆忙之中用完午饭,周总理一行来到了宝塔山。总理站在斑驳古旧的古塔边细细地端详,一圈圈地走着,不一会儿又走到了一块红色的木牌前面,在那里停下脚步,微微眯起眼睛,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身后的人也觉得有趣,就跟上前去“凑热闹”,发现原来是年党中央从北京给延安人们的复电全文。
看着电文,总理还不忘深情地感慨道:“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这次我要好好看看这个地方!”
说话间,总理来到悬崖边,站得高看得远,他极目远视,眺望着延安古城,不由得感叹:“延安真是变化不小啊!”年底,日军对延安进行了接连两天的轰炸,那时候党中央机关总部驻扎在凤凰山,幸运地躲过了敌人的轰炸。但延安城内却毁坏严重,几乎找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屋,砖瓦碎了一地,只有坡上的窑洞还能勉强住人。但敌人的轰炸,让延安人民学会了如何避险,如何建造防敌人空袭的房屋。敌人还为我们“慷慨”地送来了武器,用炸弹皮造武器,这不是我们的钢铁公司吗?”总理说到这时,大家都被他的幽默给感染了,笑成了一片。
总理登上宝塔山的时候,越南客人已被安排到其他地方参观,再加上总理出行向来不喜欢扰民,所以就没有让警卫提前拉好警戒。总理就如同其他游客一样,十分自由。上山的时候,游人们只顾着攀爬,谁也不会想到总理会出现在这里,一个个只顾着埋头赶路,所以上山的时候畅通无阻,很是顺利;下山的时候可就没怎么顺利了,一个眼尖的学生认出了总理,突然在人群中大喊:“总理来了!总理来了!”
周总理与延安群众在交谈。
一语惊四方!四周的人群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当人们发现确实是总理时,一个个兴奋极了,大家很快就把总理围得死死的。总理身边的警卫人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挤出一条通道来,把总理护送上了车。上了汽车的总理,并没有立马关上车窗,而是将手伸出窗外和群众挥手告别……
车子开走后,大家对总理恋恋不舍,就追在车后奔跑,总理见状,让司机故意把车开得很慢,和群众不断招手。
不多时,车子开到了延河边,此时的延河不在汛水期,河床的水很浅,只有涓涓细流流过,一般来讲车子可以直接开过去,因为来的时候就是直接从上面开过去的,所以司机没有多想,就直接开了过去。谁知车子陷在泥里,走不动了。最后群众和警卫一起用力推车,然而只见车轮动却不见车动,最后大家干脆一起用力,愣是将一吨多重的车子,直接抬到了河对岸。
车子脱离泥潭以后,总理下车与众人握手,致谢,然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了车里,往驻地开去。到达驻地以后,总理看着警卫们浑身泥巴,鞋子都丢了,十分狼狈,他连忙走过去,拉着一个战士的手说:“我对不起大家,给你们闯祸了。”
周总理在观看毛主席旧居简介。
解放前,周总理等一行中央领导在枣园住过很长时间,这次随外宾故地重游,总理的情绪一直很高涨,走了一路说了一路,几十年前的滴滴往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枣园下面的平房,是红军当年到达延安后盖的房子,作为中央的办公用房使用。
当解说员指着旁边的两间房子,说:“这是周总理秘书居住的房间时。”
总理突然打断了她的讲话,说:“不对,这是陈伯达住过的房间。”总理纠正了解说员的话。“是谁住过的,就是谁住过的!要尊重客观历史。”
周总理在延安纪念馆里参观。他对纪念馆负责人说:纪念馆是历史的记载,要符合客观历史,不能连历史都不要了。
后来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当周总理看到墙壁上只有毛主席、朱老总、任弼时、陈云和自己的照片时,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了。他说:“这里只有中央部分领导人……纪念馆是记录真实历史的地方,要符合客观的历史。
周总理看出大家的疑惑,斩钉截铁地说道:“现在是现在,过去是过去,共产人要尊重历史!”
周总理一行来到延安之后,一直向周边的人打听当年的邻居如今在什么地方?说自己很想见见他们。后来,多方打听到当年的邻居就在不远处,总理特地让人带路去拜访当年的老邻居。
当总理来到老邻居的窑洞前时,顿时沉默了,看着这破败的窑洞,就知道老邻居如今过得并不好,总理拉着老邻居的手不断嘘寒问暖,回首往事。尽管这期间老邻居不断向总理报喜,说如今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至少每天能吃饱饭了。但周总理依旧心情很沉重,眉头一直紧皱着。
周总理在延安见到了当年的老邻居,两人一见到面,就拉手亲切的攀谈。
时间过得很快,总理离开窑洞前,一直拉着老邻居的手说要请他吃饭。
老邻居也想和总理多待一会儿,就和总理来到交际宾馆,一起吃了点便饭。端上来的主食是小米饭,黄澄澄香喷喷的小米饭被端上餐桌时,让人看着很有食欲,周总理赶忙招呼大家一起盛饭。老乡们也是实诚人,一年到头也没见到怎么好吃的美食,再加上总理如此和善,大家也就没怎么拘束,开始大口咀嚼着小米饭,吃到最后,有的老乡还要来一碗白开水,将碗里的小米粒冲着喝了下去。
总理看到眼前的一幕,顿时红了眼睛,他完全吃不下去饭,一颗泪珠从他那消瘦的脸颊滚落而下,滴在饭桌之上。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剧情片段
总理怕被老乡们看到,赶忙擦去眼泪,埋头装作继续吃饭。但这一切都被老乡们看见了,看到总理为他们伤心落泪,大家开始心里愧疚,觉得不应该在周总理面前失态,让总理为他们担心。这时,虽然大家肚子还没有饱,但任凭谁也不好意思再去盛饭了。
总理知道大家是不好意思,难为情,坚持再为老乡们填上了米饭。这一次,大家是含着泪吃完了总理为他们盛的米饭。
当晚,周总理召见了延安地区的各界领导,进行了谈话。会议一直从晚上10点持续到深夜12点,还没有结束。这时卫士们很是焦急,总理身患绝症,虚弱不堪的身体,根本经不起这般消磨。
周总理在与延安领导同志谈话后陷入了沉思。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一点钟,才见有人陆续出来。看到人走得差不多了,工作人员走进房间想劝总理早点休息。这时,随行的摄影师杜修贤也拿着相机跟了进去,当大家走进房间,看到总理以后,都惊讶地停下了脚步……只见总理阴沉着脸,眼睛发直,情绪十分地低落,呆呆地静坐在沙发上发呆,一动也不动。杜修贤从未见过总理这样,于是情不自禁地拍下了这张照片,快门的咔嚓声,竟然没有惊动总理……此刻,他已经陷入深深地思考。
共和国的总理需要用什么来报答曾经养育过他们的延安百姓?是热情?讲话?指示?都不是。他知道,延安的发展需要政策,需要中央给优惠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又从何而来?自己如今已经身患绝症,还有多少日子可以等待?这些或许都是萦绕在总理心头的一把剑,让他夜不能寐,忧思不断,心事重重。
在政策没有下来之前,他只能先找来延安地区的干部领导们,给他们下达军令状,让他们埋头苦干想办法,务必要让延安人民过上好生活。
那天夜里,周总理在沙发上到底沉思了多久,没人能说得清楚,据当年的服务人员回忆,只记得当时鸡已经打鸣,总理房间的灯才熄灭。
6月10日上午,周总理带着万千不舍离开了革命圣地延安。
招待所的服务人员知道总理要离开延安的消息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排好了队,为周总理送行。这场欢送会,没有人组织,是大家发自内心前来送别总理的。周总理在上车之前,与每个服务都亲切地握了握手。
就在总理准备登上车的那一刻,突然有个服务员眼含着热泪呼喊着:“希望总理再回延安!”
听到这里,总理赶忙回身,紧紧地握住这名服务人员的手,再也抑制不住此前压抑住的情感,落下了眼泪。
周总理到达西安后,依旧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周总理一行离开了延安以后,并没有直接回北京,而是直接到了西安。此前,外宾已经提前飞回了北京。这个时候,总理已经没了接待外宾的任务,但总理此刻的心情却一点也没有好转的迹象,依旧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原来,他一直没有忘记延安的百姓,在西安的这几天时间里,他又将延安地委书记和陕西省委书记都叫到了自己这里,一起开了个会,在谈到延安落后的生产时,总理满怀愧疚之意,他说:“我们在中央,对延安的关照还不够。”
紧接着周总理向延安地委的领导们提出要求,说:“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行不行?”
看到总理如此的情深意切,相关负责人斩钉截铁地答复道:“可以。”这时总理激动地站了起来,竟然和延安地委负责人直接击起掌来。
周总理十分激动和动情地说:“五年粮食一番,我一定来!我一定来!只要我在世就一定会再回来!”
就是这样,周总理反复叮咛,反复交代,直到能把自己想到的一切办法,说给地委领导听,他才算稍微安心下来。
一心为民的周总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不过,年的延安之行,却成为了总理与延安人民的最后一别,回京后不久,周总理病情复发,重病缠身,人生最医院里度过。
在此之后他再也没机会回到那个让他梦回牵绕,不是故乡胜似故乡的地方。年1月8日上午9点58分,深受人民敬爱的周总理病逝于北京医院。
这份与延安人民的五年之约,也终成为总理和延安人民之间永远的遗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