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宝塔体诗”也叫“宝塔诗”,属于杂体诗的一种,以咏物言志为主,因形态下宽上尖,如耸立的宝塔而得名。
宝塔诗通常以一个字起头作为第一句,起头的字既是诗的题目,也是诗的韵脚。第二句使用两个字,第三句是三个字,第四句为四个字,依次排列下来,直到第七句以七个字结束,总共28字,所以,宝塔诗又称作“一字至七字诗”,简称“一七体诗”。
常见的宝塔诗都是逐句押韵,也有些宝塔诗会叠两句押韵一次,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其特点都是对仗工整,紧扣主题,形式活泼,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把诗歌的结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我国是诗的国度,数千年历史里,传世了数以万计的、各种体裁的诗歌作品。宝塔体诗在古代文人雅士之间非常流行,许多文人在灵感光顾时,会写一些宝塔诗来体现自己的意趣和品性。
我国又是茶叶的故乡,早在“三皇五帝时期”,神农氏炎帝就在无意中发现了茶叶。炎帝发现茶叶的故事记载在《神农食经》里,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书中记载,炎帝某天在野外品尝百草时又累又渴,就地坐在身旁的一棵茶树下,准备生火烧水喝。锅里水即将烧开时,突然有一阵风吹来,把几片茶树叶子卷进锅里,一阵清香很快从锅内飘出。炎帝舀起水品尝,立马感到神清气爽,满口生津。从此后,中国人学会了喝茶,并形成了几千年的生活习惯。
大约在秦汉时期,中华先民开始种植茶叶,后来又逐渐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喝茶可以静心宁神,在喝茶过程中,通过舌尖、味蕾跟茶水接触,能让人得到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
因此,对喜欢“慢生活”的文人雅士来说,喝茶是再好不过的生活方式。
当茶叶和文人相遇,注定会产生隽永优美的茶诗。据统计,我国古典文学里,咏茶诗以及跟茶叶相关的诗词总共有多首。
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陆游等诗歌巨匠都写过许多茶诗,如果要说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宝塔体”茶诗,无疑是唐代大诗人元稹(年——年)写的《茶》,全诗如下: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碉白玉,罗织红纱。
铫铛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谈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是中唐跟白居易(年——年)齐名的大诗人,两人在年同科及第,因为相互欣赏,结下了伟大的友谊。后来,两人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要“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为中唐诗歌的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唐诗纪事》记载,《茶》是元稹在50岁(唐文宗大和三年,年春)所作,当时,白居易要离开京城长安去洛阳任职,还留任京城的元稹、李绅、张籍等9名朋友在长安兴化池亭设宴,为白居易送行。席间,酒兴正酣,大家商议,每人写一首宝塔诗来纪念这次聚会。
最终,元稹写下了这首佳作,给文学史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茶诗。
首句以单字“茶”起头,开门见山,点出了诗的主题,也表明了这首诗是以“发花辙”来押韵。
第二句“香叶、嫩芽”直截了当,揭示了茶叶具有香醇的滋味和优美的形态。
第三句“茶诗客,爱僧家”是一个倒装句,说明茶叶深受诗人和僧人的青睐,诗人爱慕它是因为它高雅,僧人喜欢它是由于它脱俗。言外之意肯定了茶与禅是相通的,会喝茶的人,在喝茶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参禅悟道。
第四句“碾碉白玉,罗织红纱”话题一转,着重阐述了煮茶、泡茶时应该遵循的规矩。因为古人喝的是饼茶或团茶,在煮茶前要用许多工具备好茶叶。对喝茶很讲究的人来说,碾茶时要用白玉雕成的茶碾,过滤茶叶时要用红纱制作的茶筛。爱茶如爱人,只有对茶叶精心呵护,用华美的茶具泡茶,才能泡出最好的味道。
第五句“铫铛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描述了茶水的特征。茶具里盛满了橙黄鲜亮的茶水,用工具仔细地过滤掉漂浮在茶水上的浮沫,就可以享用好茶了。
第六句“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带有一种禅意,用两种喝茶的场景和心境向人们传达出了茶道的本质,说明喝茶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只要用心,处处皆是风景。深夜时可以泡上一壶茶与明月对饮,感受明月的高洁,人生有阴晴圆圈,秉持如明月那样的澄明心态,人生才有可能接近圆满。清晨时也可以泡上一壶茶笑看朝霞,人生如朝霞,虽然短暂,但要用豁达的心态去看,看到的全是美好。
第七句“谈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具有总结作用,说明喝茶是一种好习惯,古往今来的人都保持了这个好习惯,喝茶不仅能消除疲倦,还能缓解醉酒,有益身心,是世间不可多得的佳品。
这首诗信手拈来,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茶的种种好处,同时还暗示了茶道。
何谓茶道?
茶道是一种心态,一种以茶为媒,来修身养性,涵养自我心平气和、不亢不卑的心态。
茶道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茶为伴,来修炼“天人合一”的境界。
茶道是一种信仰,一种以茶为道,来追逐人世间真善美的信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