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初春时节
登上延河之畔的宝塔山
记忆中的炮火硝烟
印象中的那人那事
都被重新拾起
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清凉山
………
这些固化了的红色
似一串串的符号横亘在历史长河中
总让后来人肃然起敬、荡涤灵魂、心潮澎湃
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古称延州,历来都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年到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大量的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讲解员一遍遍地深情讲述,年2月6日,陕北普降瑞雪。此刻,率领东征部队来到清涧县袁家沟的毛泽东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趴在小炕桌上写下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寇疯狂进攻,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出现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年,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的将士们在王震旅长率领下,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在“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声中,开进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
位于延安城东北方向的清凉山,不仅是名胜古迹荟萃之地,也是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机构的集中之地。新华社、《解放日报》、中央印刷厂、新华广播电台都设在这里。党中央的声音通过通讯社、报纸、电台迅速传遍抗日根据地,并通过由英国友人指导建立的英语广播部传向世界。
“小小纺车吱扭扭转,摇起了那个纺车纺线线……”在杨家岭,讲解员唱起了反映边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纺线谣》。游客也跟着唱起来。“你感动吗?”现场随机问起一位年轻游客,她早已眼圈发红,“此时说感动是很苍白的词语,内心的感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讲起来的是故事,留下来的是精神。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有关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它的章节和详尽阐释。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陕甘宁革命老区,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但历史上却极端贫困。美国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这里是他“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年,国家决定修建西安至延安段铁路,正式定名为“西延铁路”,设计全长公里。
年8月,第一列由蒸汽机车牵引的客车披红挂彩驶出延安站,结束了延安没有铁路的历史。年7月1日,T43/46次列车由延安首开北京西,穿越黄土高原,跨过滚滚黄河,让富裕起来的陕北老区人民有了全国非省会城市开往北京的第一对高等级特快列车。
年年底,包西电气化铁路通车,延安红色旅游井喷。年7月1日14时40分,一列银白色“和谐号”动车组列车从陕北延安开出,以每小时公里的速度驶向西安。从此,陕北老区人民不仅走的了,更能走的好,出行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当日,在延安站站前广场上,粗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热烈欢快的大秧歌尽情展示。“动车组列车开行掀开了延安交通运输史的新篇章,党和国家从没有忘记咱老区人民!”时任延安市市长梁宏贤动情地说道。
老区人民的脱贫之路,也同样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说:“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殷殷嘱托,满满深情。革命年代形成的延安精神,化为新时代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延安的干部群众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集团公司始终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带领全局8万余名干部职工向贫困宣战。
革命圣地延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集团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探索旅游扶贫途径,开行公益性“慢火车”,增开红色文化研学专列、旅游专列,持续打造“圣地情”花儿服务队,将圣地延安的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服务工作中,助力延安的绿水青山“淌”金银。
年5月7日,延安终于迎来了摆脱贫困的历史时刻。年,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建设正加快推进,延安将通过西安北站枢纽融入全国高铁网,加入高铁旅游联盟,开启“高铁+旅游”的新模式。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
见证了铁路方便延安人民出行
推动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成果
高速发展的铁路
架起了革命老区再次腾飞的梦想
正向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出发
原标题:《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追寻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足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