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宝光通讯员单珣、李伟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样的吗?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刚从杨家岭革命旧址走出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解晓燕就开启了博士团“思政小问答”的时间。
实践团团员在宝塔山下合影夏煜翔/摄
6月20日至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能源报国·能源强国”博士团一行31人先后在延安革命旧址、梁家河、延安大学、长庆油田等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解晓燕、刘继高作为特邀思政教师,同行打造“石工定制版思政课”。
在延安,博士团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中共七大”会场、“五大书记”铜像、领导人窑洞旧居,博士团成员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摸、亲口说,亲身体会每一个革命故事背后的艰辛历程以及革命精神的内涵。
作为本次博士团的特邀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教授解晓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刘继高随时随地给博士团成员开展现场思政课教学,资深的理论功底与鲜活的现场实践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研学效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解晓燕对陕北这片土地十分了解。刚下火车,她就给博士团成员普及起了“三秦大地”的历史沿革,又以路遥为代表的陕西文学作家为主题,当即给大家上了一堂“文学与历史”思政课。她每天都保证至少给博士团讲授1节课,从朴实的陕北人民如何用贫瘠的土地喂养了十几万革命力量,到宝塔山上红色的旗帜如何一直不倒,挖掘每一个革命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涵。
解晓燕副教授通过“思政小课堂”为博士团成员讲解延安革命历史夏煜翔/摄
刘继高喜欢讲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讲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随行大巴车上,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娓娓道来,当面对两侧绿树环绕、满目葱茏的“黄土高原”时,他动情地说道:“贫瘠的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富饶乡,这下咱们可以充分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
刘继高在随行大巴上为博士团成员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夏煜翔/摄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6月23日,在延安为人民服务广场,博士团重读毛主席的经典演讲《为人民服务》,“我的理解再也不是课本里简简单单的那篇背诵全文,而是真的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什么,那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级硕士生杨凉说道。
据了解,今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本次“石工定制版思政课”,大家踩着泥巴、蹲在墙根、坐上石凳,把红色旧址变成思政“教室”,把革命史料变成思政“教材”,把英烈模范变成思政“教员”,这种带着“泥土味”的思政教育会让学生在思想觉悟上有触动感,在革命情感上有依靠感,在使命担当上有责任感,在实践参与上有角色感。
博士团在延安宝塔山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夏煜翔/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展表示:“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一环,大学生应在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受历练、长才干、作贡献。未来我们也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献给祖国,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接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真正实现在社会大课堂中‘立德树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