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站在宝塔山上,俯瞰滚滚延河水,聆听着信天游,环顾这片红色的土地,几百个红色革命旧址遍布沟沟峁峁。使人宛若置身于那个火热的革命浪潮之中,全体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饱满的革命性热情和过硬的延安作风共同缔造着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年10月19日到年3月23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那是年,毛泽东首次提到“延安作风”,指出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延安同志们对于工作是怎样充满了负责精神的;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希望全边区的同志都有延安同志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样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也学会领导群众克服困难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使我们的工作无往而不胜利。”
年10月26日,毛泽东给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中指出,“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年9月,周恩来视察刚建成的中央广播大楼时,第一次使用了延安精神的概念:“广播大楼建成了,比起延安的窑洞来条件好多了,你们一定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年5月3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红旗》杂志为庆祝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建立,发表了“两报一刊”社论,题目为《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第一次向全国和世界提出了“延安精神”这一重要命题。
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精心培育和逐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精神财富。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每个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各个原生形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
张思德在烧木炭窑中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年,毛泽东勉励抗大学员时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灵活的战略战术。有了这三样东西,我们便能够最后战败敌人。”延安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表现得最为突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目的,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毛泽东也曾明确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而中国共产党则从自己建党的那天起,就把这样的两重任务放在自己的双肩之上了,并且已经为此而艰苦奋斗了整整十八年。”当年,许多满怀抗战激情、革命理想的青年和爱国人士,从国统区、从沦陷区、从海外奔赴延安。其中,年10月一批上海爱国青年,历时13个月,徒步一万多里到达延安。他们有着“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革命信念,排除千阻万难来延安寻求救国真理。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强大胆魄?答案毋庸置疑,是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大旗,主张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延安是抗日救国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年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于是到延安去就成了爱国青年们的自觉行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国情、民情、党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促进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根基。年1月,在毛泽东重要的政治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探讨中国向何处去、怎样引导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之路时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出了完整的、科学的解释,而且着重论述了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并且通过延安整风,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五九旅战士在开荒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延安精神的本质
延安时期,党的领袖、党员干部都自觉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们甘当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的老黄牛,与人民群众形成鱼水相依、血肉相连、水乳相融的密切关系,最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成就了中国革命的伟业。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和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依据。”年9月8日,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时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毛泽东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正式确立而且模范地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使之成为延安精神的本质所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毛泽东曾经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概括这种精神,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年,毛泽东就告诫全党:“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延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气候恶劣,人口稀少,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工农业生产很不发达,再加上自然灾害、日伪的“扫荡”、国民党对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边区遭到了极大的困难,甚至到了难以维持的边区军民生存的地步。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由于有艰苦奋斗为支撑,不仅使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夜,向全党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是延安精神的最集中体现。
延安县区、乡干部帮助农民制定生产计划()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伴随着明快的陕北民歌,我们再次走进南泥一户院落,红军战士老刘宝斋的儿媳妇侯秀珍老人动情地给游客讲述着“两把老撅头”的奋斗史,一遍又一遍,她想要把南泥湾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对照往昔,如今的南泥湾不再是旧模样,瓜果飘香、稻田芊芊、游客如织,已然是一幅真正的江南美景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人民秉承延安精神,以奋斗定义自己,用延安精神建设新延安,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山绿了,水清了,老区人民脱贫了,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弘扬伟大延安精神筑就民族复兴梦想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伟大的党创造伟大历史,伟大历史光照伟大征程。延安是一块人杰地灵、厚德载物的圣地,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圣地,这里的黄帝陵寝是海内外华人寻根溯源、谒祖祭奠的圣地;延安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在此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辉煌篇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学习百年党史、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就是要夯实理想信念之基,补好精神之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保证我们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政治本色;就是要用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要在具体实践中准确把握“国之大者”,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是要砥砺初心使命,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紧团结和带领人民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就是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扭住既定目标,只争朝夕、真抓实干、不负韶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文/薛琳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博士、教学科研部党建教研室副教授)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党柏峰/苗生顺
原标题:《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