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第期
上世纪50年代谢雪萍与张学思
编者按
谢雪萍,是开国少将张学思的夫人,本书以她的口述、首次公开的《张学思自述》为主线,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系统、完整地叙述了张氏父子一门四将军,为何独有张学思参加了共产党;张学思是怎么去的延安;在冀中前线,夫妇二人经历过哪些九死一生……
■进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
我是广西苍梧人。我本来姓李,还不记事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没法生活,就把我送给梧州一个姓谢的亲戚,所以我后来就姓谢了。
谢家本来是梧州很有名的商户,但是后来男人去世,家里就变得很穷了,我的养母要把我嫁给人家做小老婆。我那时候十三四岁,知道了不干了,从梧州跑到广州打工,还去过香港打工。
年日军轰炸广州,把我们工厂给炸了。工厂被炸停工了,我没地方去,到哪去生活呢?就想起邹韬奋办的杂志《激流》上面刊登过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招生的广告了。我拿着这本杂志去问。原来,你只要有路费,自己到那以后,又管吃又管住,又管学习。我一听高兴死了。这是年的事,我18岁。
我到处想办法弄这个旅费,正好那时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干哥哥,他和我堂姐正处对象,他俩也要去,我没多少钱,他们就给我凑点。还有干哥哥的三个同事,一共六个人一起去了延安。
大概到了年的八九月份,王明成立了中国女子大学,我们就成了女大的学生。女大编成了高级班和初级班,高级班是有过工作经验的,或者学历、知识比较高一点,一共编了两个班。其他人都编到普通班,分了三个班,我被编到普通班三班,同学们都叫我小广东。听课时,开始大半年到一年都是白听,听不懂。
毛主席、周副主席都给我们讲过大课,就是在大礼堂或广场作大报告。当时都见过。王明经常开会作报告,个不高,口才好,说话一套套的,挺能讲的。冼星海在女大给我们上课,当时很多小孩去音乐学院去学唱歌、跳舞,我也想去,就跟他说我想唱歌,能不能到鲁艺去?他说不行,你的调子是变调的,声调很不稳。他是广东人,人很和蔼,跟他说话我能听得懂。
■那个骑马的年轻人
张学思(左)、张学良(中)、张学铭(右)兄弟合影
有一天,我们班一个叫顾红的同学问我,说你想不想去新市场?我说去,星期天去吧,正好我本子没有了。
新市场在延安城南,宝塔山的下面。女大是在清凉山的山坡上,底下是延水河。我们下了山,刚刚要过延水河的时候,看见从延安城的北门那边,跑过来一匹马,马上的人穿灰军装,过来了就跟顾红招手,说你们上哪去?顾红说上新市场去。他俩一问一答的我也没在意,那个人听到后骑着马掉头飞奔走了。
张作霖的8个儿子,右四为张学思
到新市场了,我正在那看东西呢,一扭头,呦,后面有个人牵着匹马,挺年轻的一个军人,穿得很整齐,在后面一站,也不说话,仔细一看就是刚才那个骑马的人。
我那个同学也没注意,我觉得特奇怪,就抻抻她。她一回头,啊,张昉,叫他一声,他俩说上话了。顾红介绍,说这是我同学小广东,这是张昉。
张学思
他问你们干吗来啊?我同学一指我,她要买本子。张昉说不用买,我那窑洞里有的是。我愣了。原来张昉是抗大东干队的队长,住在宝塔山上,新市场就在这个山下。他说上我窑洞里拿去,有的是。我这个同学说,哎呀去啊,去啊,他就住在山上。于是他不由分说,把我拉上了他的马,让我和他一起骑一匹马,到他窑洞去了。去了也没事,瞎聊一阵子,拿了俩本子走人了。
■婚后才知他是张作霖的儿子
一家三口
过了一个星期,我有天从山上下来去吃饭,看见一个人在总务处门框那跷着脚往山上看,呦,这不是那天那个姓张的人?他一看到我就使劲叫我,干吗去啊?我说吃饭去啊。不要去,不要去,咱们出去吃。
我们去了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饭铺。他说第一次请你吃饭,你是广东人爱吃什么?吃饭时要这个要那个,我都不懂。他说,哎,要一个法国面包。我不明白,等端上来一看,什么法国面包啊,就是馒头片裹鸡蛋炸了一下。我笑了,哎哟,这就叫法国面包?这个挺好做的嘛。他开玩笑说,哎,挺好做的?那你天天给我做啊?我一听这个人怎么这么说话呢。
第二个星期他还在那等着,还去那吃饭,这么一来二去,我说这怎么一回事啊?不明白了,就去问顾红。
顾红告诉我,有一天他在听课的时候看见你,跟你说话,但你爱理不理的。我说,噢,想起来了,是有那么一回事儿。我先占了个位置,他是后来的,就和我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她说他以后每次听大课都在那个地方等着你,但是怎么等你也不来了。有一次下课,他看见东北老乡顾红,就问她认不认识我?他描述了一番,顾红说认识啊,是我一个班的,还住在一个窑洞。他一听可高兴了,求她帮忙。两个人就设了这么个局。
年,毛主席接见张学思
我和张学思(化名张昉)就是这么认识了,这时候是年。我对这个张昉印象很好,觉得他是个挺英俊的人,一副非常正派的军人架势。直到结婚了我才知道他是张作霖的儿子。人家都跟我说你知道他是谁吗?我说我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就行了,别的不知道。
张学思17岁就是共产党员了,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本文节选自《从延安出发》,由谢雪萍口述,朱洪海撰稿,《作家文摘》整理。
编辑:刘海波
审校:娜拉
如何免费获取赠书
1、在评论区留言评论,获点赞前两名的幸运读者,将免费获取一本《从延安出发》赠书。
2、截止日期:年9月25日中午12:00,小编将联系获奖读者。
3、欢迎各界朋友积极参与评论互动,我们将为大家推荐更多好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