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敏莉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社西安易俗社的社长,也是中国戏剧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得主。受戏迷父亲的影响,惠敏莉自幼便和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她14岁时考入延安戏剧学校,17岁时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惠敏莉说:“在黄土地上练“四功五法”,在黄河岸边吼一声嗓子秦腔,那是最苦的日子,也是最甜的回忆。”
08:15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咱们的打击乐就是能够敲出灵魂,敲出筋骨的一种乐器。“梆梆梆”,只要一敲以后,荡气回肠的秦腔曲牌,你一下就兴奋起来,就跟奔腾的黄河水一样,所以才能滋生出来这样的一个黄河之畔的大秦之腔。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易俗社已经走过了年的历史岁月,我是第十八任社长,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掌门人。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说起和秦腔的结缘,还是源自我的父亲,他的热爱一直在融化着我,教我的第一段唱段,就是《三滴血》。
年的时候,我就考入了延安鲁艺,我们的学校女生宿舍都是窑洞,大窗户。我们在那唱的时候就是要找那种环境感,觉得就是在山坡上面对着黄河去唱的时候,觉得声音能够听出来它的回响声,像黄河一样的一泻千里的感觉。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我在鲁迅艺术学院的时候,也是每天早上我就要比我的同学要早起一个小时,在练私功,完了等同学们起床以后,我还跟他们在一起练,就这样的。我不到18岁走进易俗社之后,每天早上,我在别人没练的时候,我先要练,我练完之后他们来之后,我再找一些偏僻的一些小地方,我再开始进行我下一轮的一些剧目的练习。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我的母亲来看我的时候,很心疼也很难过。她说,孩子咱们回吧,我说,妈咱已经来了,咱就不言放弃。我的妈妈看我这么能吃苦和坚持,她默认了。
虽然母亲已经去世十余年了,当时也是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剧场的门票捐赠给灾区,其实我的家里已经是十万火急了,当我演出完之后呢,我回到县上,陪伴着昏迷的母亲,5天之后我就看着她,就离开了我们。当我和我的哥哥姐姐还有我全家人安葬完母亲之后,我来不及痛苦,也来不及思念,就带领全社同志直奔河南平顶山,我们再去为荣誉而战,争夺中国戏曲梅花奖。也是在那个时候,就是戏比天大,我想我能够把荣誉拼回来,这就是对九泉之下母亲的最大的安慰。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我在母亲的坟前,我就对她说,妈,我给您把奖拿回来了,虽然您老人家没看得上,但是在我比赛的时候一直闪现着你的身影,你在护佑着我,在鼓励着我,让我一定要把咱的秦腔艺术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易俗社在民国时期办社宗旨,就是移风易俗、推陈出新、启迪民智、辅助教育,易俗社的爱国思想从过去到现在延续至今。
在年7月,丁玲女士当时带领西站团在西安,也是受到了国民党的阻挠,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危难之时,易俗社收留了西站团。我们的高培支社长说,“革命无停止,易俗无停止”,就支持西战团,来宣传抗日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剧目在剧场演出,让大家能够同心同德,换得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建党99周年之际,易俗社排演了大型秦腔红色经典《党的女儿》,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传承。
电影《党的女儿》李玉梅饰演者田华:小慧,你好,《党的女儿》我都看过了,要讴歌祖国、讴歌党、讴歌人民,你们在这方面,我觉得已经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向你们最后说一句,点赞吧,祝你们成功。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滚滚的黄河水,微微的宝塔山,鲁艺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让我们更加铭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最为自豪和骄傲的是,在年,易俗社成功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我们的秦腔走进百年学府清华大学,百年艺俗社走进清华大学演出周,既要排演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于国际化的发展,就是要排演一些具有唱念做打的优秀剧目,让易俗社、让秦腔艺术能够走进世界艺术之林,用这样的一种独特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吸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西安的老百姓时常在说,只要钟楼的钟声在响,易俗社的琴声不断,西安的心脏就在跳动。我从山里来,走进大都市,滚滚的黄河水,绵绵的黄土地,培养着一代又一代黄河人。
千百年来,汹涌澎湃、浊浪排空的滚滚黄河水,浇灌出了秦腔这朵粗犷质朴、慷慨激越的戏曲之花,它吟唱着这方厚土的大气与野性,吟唱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情感与生活。惠敏莉说:“作为黄河儿女,我们一定会将诞生在黄河之畔的大秦之腔,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编辑王洪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