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国红色革命圣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十三年,最终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延安的整个地形概括起来就是“三山夹两川”,山为凤凰山、清凉山和宝塔山,川是南川河和延河。
延安宝塔去过延安的朋友都知道延安的宝塔山,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是延安的象征,诗人贺敬之写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这段红色革命历史是每个中国人所熟知的,它璀璨的光芒使得地游客只注意到了延安宝塔和宝塔山,却忽视了它的“嘉岭山”之名和山下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由北宋至今,字体或大或小,刚劲有力,内容丰富多样,反映历史信息量强大。除了描写延安的胜景之外,主要是歌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的内容。
据史载: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曾因多次批评时任宰相而三度遭贬。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起兵造反,经常骚扰宋朝边防重镇延州,宋仁宗将范仲淹和韩琦一同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主持鄜延路,韩琦主持泾原路,后范仲淹又请命为延州知州,他号令严明,加紧训练,整修边事,严密防务,使延州一线防守力量大为充实,并屡战屡胜。
夏人称其“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而不敢犯,尊称他为“小范老子”。范仲淹不负使命,终使边境转危为安。流传后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词就是他在延州时期所做。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范仲淹之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描写边塞生活。
延安摩崖石刻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范仲淹亲笔题写的“嘉岭山”,也就是现在的宝塔山。还有后世人们对他的称赞:取自《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将范仲淹与韩琦并称的“一韩一范,西夏人对范仲淹的评价“胸中自有数万甲兵”,泰山北斗”、“出将入相”等字样。
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以及蒋介石写的“全民导师”等内容。
所有的摩崖石刻全部为阴刻,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确实很多人不知道在这南川河与延河的交汇处,巍巍的宝塔山下还有一处这样的艺术瑰宝。
参考资料:《宋史》《陕西地方志》
喜欢就加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27.html